关于解放战争,有个话题永远争论不休:国民党军队明明占尽优势,为什么会输得那样快?日本人花了14年,也没能完全打败国民党,我党仅用3年就打赢了,为什么?
这里需要先沟通一个关键问题:究竟什么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?是高精尖的武器吗?
显然不是,不敢说当今战争也一定这样,但放在80年前的战争里,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,不是高尖端的武器,而是简简单单一个字:人。
装备再精良的武器,如果没人愿意打仗,就是一堆废铁,在解放战争中,我党就是在3组人与人的对抗上,取得了压倒性胜利,最终赢得了战争。
1、士兵:前线的正面对抗
刚打赢了抗日战争那会儿,国民党威望很高,部队也很豪华,人多装备好,这应该是国民党官兵,士气最高昂的时刻了。
不过,就像自然规律一样,高峰过后就是下落。
3年解放战争中,包括蒋介石在内,许多高级军官始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,部队士气怎么越打越差,感觉都不愿意打仗。
士兵厌战,这个恐怖的征兆,其实很早就显露出来了。
早在1945年11月,内战还没全面爆发的时候,张治中就曾劝阻蒋介石,最好不要打内战,理由之一就是士兵厌战:
“以今日之国军士气与态势而论,亦不能继续作战。各将领在钧座之前,或不敢显然作厌战之表示,甚至或有自告奋勇、坚持以武力解决中共者。且今日多数之国军,实亦不能作战。”
但蒋介石不以为然,因为当时我军战斗力,虽不能说很弱,但在蒋介石眼里,一举拿下是没问题的,至于士兵厌不厌战,这不是最重要的。
反之我党这边,相当注重部队的政治建设,我军设置政委这个角色,是干嘛用的?用现在的话说,那就是搞团建的,政治宣传永远都跟军事打仗一样重要。
毛主席从一开始就告诉官兵,我们的目标是打倒蒋介石,是解放穷人,是打倒地主。
“打倒蒋介石,解放全中国”,不要小瞧这一句话,它非常具有号召力和渲染力。
我军士兵大多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,就算再没读过书,也知道蒋介石是给富人撑腰的,毛主席是给穷人撑腰的,所以他们愿意跟着毛主席打仗。
豫东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兵团司令区寿年,曾在面对新华社记者蔡帆时候,以钦佩的语气说:
“贵军士气高昂,将士用命,炮火猛轰,这是本人始料不及的。”
在官兵士气上,解放军更胜一筹。
2、指挥官层面的较量:毛主席VS蒋介石
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人,敢去质疑毛主席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。
内战爆发时候,国民党军队是430万人,部队的装备大致是:1/4美械、1/2日械、1/4国产,我军是127万人,装备除了少量日械,基本都是国产。
在这样悬殊的落差之下, 毛主席依然敢跟蒋介石叫板。
重庆谈判前,我党许多人劝毛主席不要去,担心毛主席此行被暗算或扣押,毕竟有张学良兵谏先例,但是毛主席坚持要去,就像关云长单刀赴会,他不仅要去重庆谈判,还毫不客气跟蒋介石谈条件,43天后,双方签下了《双十协定》。
之后在解放战争头一年的时候,蒋介石心情还算不错,因为解放军接连丢失重要城市,形势对国民党一片大好,特别是在1947年占领延安之后。
当时,包括蒋介石在内,几乎所有国民党高级军官,都显得异常兴奋,蒋介石在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里,仔细查看每一个角落,希望能发现蛛丝马迹。但他失望了,当时的延安就是一座空城,解放军走得从容淡定,看不出任何慌张撤退的痕迹,他们甚至连一张有用的电报文件都没看到,胡宗南所谓的,经过“激烈战斗”后夺取延安,显然是瞎编的。
其实,当时我党不少人甚至苏联人,都认为应该死守延安,不能轻易撤退以免有损士气,只有毛主席显得气定神闲,决策战略性撤离延安,遂化名“李德胜”(意指“离得胜”),离开了延安。
这也是毛主席与蒋介石,在军事思想上迥然不同的一点。
毛主席主张,首先要歼灭敌人有生力量,为此失去一两个城池是不用在意的,而蒋介石喜欢明面上的“攻城略地”,至于有多少人牺牲、多少人被俘,不是最关键的。
除此外,两人打仗时候的习惯也是天壤之别。
蒋介石坐着飞机,各种飞到前线去开会,亲自部署战斗,怎么露营、怎么布哨、怎么带兵、怎么行军...事无巨细,一一过问,电话有时要打到营长那里,询问战斗部署,生怕有人没按照自己意思办。
但毛主席不一样,首先他没有飞机,所以他从始至终,基本就待在西北某个窑洞里,抽着旱烟,操着一口湖南话,靠一封封电报,在遥远的黄土高坡,指挥千里之外的战斗,就像古人说的,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。
3、民心层面的较量
其实一开始,农民对于我党是不支持的,或者说是保持中立的,为何到了后来都愿意追随我党?国民党为何在一开始占优情况下,逐渐丢失了民心的?
应该说,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式缓慢被杀的过程。
一方面是军队、政府的政治腐败,一方面是政府的经济乱象:乱印钞票、通货膨胀、物价暴涨,老百姓最休戚相关的民生问题上,国民党是一样都没处理好,最终导致了民心背离。
抗战胜利后,国民党军官在忙着干啥呢?总结下来是四个字:“五子登科”。
他们忙着抢夺五样东西:房子、车子、票子、女子、面子,《大公报》曾评论:
“在南京和上海,政府只有短短20来天,就失去了民心。”
在如何接收日占区问题上,他们想的不是如何稳定经济民生,而是如何捞钱、如何投机。(这也是中国社会很独特一点:政治腐败最严重的时候,不是打仗期间,恰恰是结束战争、刚步入和平的这段时间)
之后,为了维持军事开支,政府大肆加印钞票,引起纸币贬值,人们上街买斤米,都得带一麻袋纸币,因此许多人一拿到工资,就赶紧换成银元或物资,生怕纸币贬值砸在手里。
更严重的时候,有些印刷厂甚至把纸币当生产原料,因为当时低面值纸币本身的价值,比印刷成本还低。
在这个恶性循环下,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升温。
在这里就必须无理由地赞扬,我党成功实施了土地改革,这是极其了不起的成就,也是我党取胜的最关键因素之一。
土改很重要,这道理谁都明白,孙中山一直呼吁“平均地权”,蒋介石其实也喊着要土改,但他就是搞不成,本质原因是因为,国民党内许多人自己就是大地主,搞土改,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、自己割自己的肉,谁会这么高尚、无私?
毛主席搞土改为什么能成功,因为我党本身代表的就是无产阶级,所以痛恨地主,农民分到了房子、土地,一下子翻身当了主人,这种好日子几百年不曾有过,如今好不容易实现了,自然不想再丢失。
所以,解放军只要一打仗,后方永远都有大批的老百姓,推着牛车马车驴车,上赶着往前线送衣服、送军鞋、送大饼。
而国民党军队一来,村子里老百姓基本都逃光了,不仅人逃了,就连粮食、牲畜都带走或藏起来,摆明让你来了没吃没喝,国民党军队看似占领大片区域,但是军队补给,还是得靠飞机空投。
有了民心,使得解放军在后勤上更有保障。
总之,解放军能打赢国民党军队,靠的不是什么高精尖武器,而就是简简单单的人的力量,不同角色的人们,都拥护解放军,都愿意拼了命往前冲,这种力量是无法抵御的。
事实证明,大家的选择是正确的,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,GDP是123亿美元,人均23美元,70年过去了,2019年中国GDP是14.4万亿美元,人均1.02万美元,翻了成百上千倍,中国人的力量再也不容小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