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爷今年65岁了,身体硬朗,中年后就十分注重养生,尤其喜欢喝茶和散步。
但前两天,王大爷和老伴在家旁的小公园散步,没走几步,就突然晕倒了,老伴立马打了急救电话,送医后诊断为缺铁性贫血。
一番了解后,才知道原来王大爷不但喜欢喝茶,还只爱喝浓茶。每天都要喝掉50克的茶叶,泡茶时都是一半茶叶一半水。而正是这喝进去的浓茶,影响了铁的吸收,导致贫血。
一、浓茶和贫血什么关系?多浓才算浓茶?
茶是许多国人的挚爱,其中的茶多酚、茶氨酸、茶皂素等,对健康好处多多。但当茶过于浓且长期饮用时,一些“坏处“就可能也随之而来,比如导致贫血。
浓茶内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,该物质进入体内会与铁离子结合会形成不溶性沉淀,导致铁的吸收受到影响。有数据显示,2.5g红茶冲泡的茶水内约有200mg茶类黄酮,如果吃饭的时候喝上1杯,就会抑制饮食中约60-70%的铁吸收。长期如此,就可能导致贫血。
除了多酚类物质外,浓茶内还有丰富的咖啡因、茶碱等成分,这些物质会对肠胃带来较强的刺激,可能会引起呕吐、胃肠道不适等发生,还会影响到夜间的正常睡眠。
目前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样的茶才算浓茶。但我们都知道茶叶放得过多时,会明显感觉茶汤有苦涩感,鲜爽感会减弱不少,颜色也会变得更浓。
不同人对于茶汤的适应程度也不同,有些人喝茶多年,可能就更偏爱这种,对于茶水的苦涩口感很适应,普通人眼中的浓茶对他们而言不值一提。
而一些本身没有饮茶习惯的人,可能稍微浓一点受不了了。但从健康角度来看,大多数人还是更适合浓淡适宜的茶。
二、除了浓茶,3类茶也最好别喝
中国人喝茶历史悠久,很多人都喜欢每天喝点茶,但不单单浓茶不适宜多喝,下面3类茶能不喝最好也别喝。
1.生茶
生茶是指杀青后没有揉捻直接烘干的绿茶,这种茶叶内有严重的生青气,对胃粘膜的刺激很大,老人喝了可能会导致胃痛。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,要先炒制去掉生青气后再泡。
2.过烫茶
3.隔夜茶
隔夜茶放的过久,一方面茶多酚、维生素等容易发生氧化,另一方面内里微量的氨基酸、糖类等成分容易成为细菌、霉菌的温床,这样不仅营养价值大打折扣,饮用后还容易给健康带来不良威胁。
三、长期喝茶会怎样?3个好处不请自来
2022年,《内科医学年鉴》上发表了一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的研究,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样本库内近50万名年龄40~69岁的受试者数据进行了分析。
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自我报告茶叶饮用量,研究人员以此为基础评估茶叶摄入量与死亡率、多种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,并进行了11.2年的随访。
结果发现,每天喝2杯及以上的红茶,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9-13%相关。而每日喝2~3杯红茶的受试者,全因死亡风险最低。此外,较高的茶消费量还与心血管疾病、缺血性心脏病、中风以及癌症死亡风险降低相关。
对此,研究人员认为与茶叶内有丰富的多酚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相关,这些物质可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潜力,因此可预防癌症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虽然上述的研究针对的是红茶,但其实不管是红茶绿茶等,喝上一口茶,好处就不少。
1.有助于抗氧化
茶叶内的茶多酚含量丰富,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,可帮助身体消除多余的自由基。研究发现,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甚至比维生素E还要强大。
2.帮助降低三高风险
茶叶内的茶多酚、儿茶素、茶氨酸等成分,在降低血压、调节血脂以及降血糖等方面有一定的好处。还有研究发现,喝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。
3.促进肠道健康
茶叶对肠道的作用,和益生元差不多。其中的茶多酚、茶氨酸以及咖啡碱成分都可帮助维持肠道维生素平衡,促进有益菌生长,抑制有害菌繁殖。
茶叶不愧是老祖宗传下的珍宝,我们的国民饮料,好处多多。但在喝茶的时候,也不要忘记隔夜茶、过烫茶等,能不喝就不喝,要喝就喝对、喝健康!